从二级标准到一级B,从一级B到一级A,从地表“IV类水”到地表“III类水“标准。我国污水处理排放标准不断提标升级的背后体现了社会文明、生态环境、科技水平和经济水平的时代发展趋势。展望“十三五”,我国污水处理事业将开启新征程,“III类水”标准将成为新标杆。
污水要处理到“IV类”的原因
满足城市水环境质量改善的“减排”需求
我国水污染物排放量巨大,水环境污染形势严峻。环保部部长陈吉宁指出:“我国一些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只有再减少30%~50%,环境质量才会明显改善”。污水处理厂是城镇水污染物减排的主要载体,将现行一级A排放标准提升至地表“IV类水”标准,主要污染物CODCr、BOD5、氨氮和总磷的排放量可分别削减40%、40%、70%和40%,即可满足“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再减少30%~50%”的要求。国家《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征求意见稿)》提出特别排放限值,主要水质指标参照地表“III类水”标准,要求“在国土开发密度已经较高、环境承载能力开始减弱,或环境容量较小、生态环境脆弱,易发生严重环境污染问题的地区执行”。我国部分经济发达地区如北京、天津已率先将地方污水排放标准提升至“IV类水”以上,上海、深圳等地也在酝酿中。
满足缺水地区城市发展的“开源”需求
城市发展需要水资源。我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将地表水域功能划分为五类,I~III类以饮用水源功能为主,IV类满足工业、娱乐用水需求,V类满足农业和一般景观用水需求。比该标准中V类水还差的水一般俗称为“劣V类水”,属于被污染的水,已丧失使用功能。可见,达到IV类的水资源是满足城镇工业、农业、娱乐服务业等发展的基本需求。
在缺水地区,污水处理厂排放的尾水往往是城市地表径流的主要水源,因此污水处理厂尾水的水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该地区地表水体的水质。如北京,北运河、大清河等水系的径流量即以污水厂尾水为主,目前北运河、大清河的“劣V类水”河段达70%以上。因此,将污水处理到“IV类”,成为高品质的新生水源,对于解决城市水资源短缺问题、保障城市水环境质量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IV类水”与一级A技术比较
目前主流的“IV类水”工艺技术有两种,一种是在一级A工艺的基础上增加硝化反硝化滤池和膜过滤,另一种是MBR工艺,如图2所示。这两种“IV类水”工艺和一级A工艺的特点比较如图3所示。
MBR工艺出水水质好,适用范围广,在节省占地等方面优势突出,因此近年来发展迅猛,国内MBR工程总规模的年增长率高达30%~50%。目前,MBR工程已遍布我国20多个省级行政区,累计处理规模近800万m³/d。
国内外MBR产品与技术厂家众多,水平参差不齐,选择可靠的厂家至关重要。
表 全球主要膜厂家的膜材料性能
分类 | 全球主要厂家 | 制膜方法 | 保存方法 | 平均运行通m3/(m2·d) | 清水通量 LMH/kPa | 强度N | 寿命年 |
第一梯队
| 北京碧水源 | 湿法带衬 | 干法易保存 | 0.45 | 23.2 | >200 | 5~8 |
日本三菱丽阳 | 湿法带衬 | 干法易保存 | 0.45 | 27.6 | >200 | 5~8 | |
美国GE | 湿法带衬 | 干法易保存 | 0.45 | 10.8 | >200 | 5~8 | |
第二梯队
| 本旭化成 | 热法 | 需甘油保存 | 0.3 | 3.4 | 5~10 | 1~3 |
中信(美能) | 热法 | 需甘油保存 | 0.24 | 2.3 | 4~5 | 1~3 | |
天津膜天 | 湿法 | 需甘油保存 | 0.24 | 2.2 | 4~5 | 1~3 | |
开创环保 (求是) | 湿法加筋 | 需甘油保存 | 0.21 | 3.5 | 15~20 | 1~3 |
总结
污水排放标准不断提高是大势所趋,“IV类水”标准的时代已经来临。MBR工艺是极具优势和潜力的“IV类水”主流技术,近年来发展迅速。